周星驰与香港无厘头喜剧

90年代,人们一说到周星驰,就必然会说起无厘头喜剧。近年来他的作品仍然延续了其早期作品的诸多元素。诚然,无厘头造就了周星驰,但是作为电影导演,他也正在有意识地走出无厘头的束缚。

周星驰

周星驰是香港乃至中国最为人喜爱的笑星和导演之一。他的新片《美人鱼》刷新了各项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 -首日票房最高,单日票房最高,首周票房最高等,最终还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总票房最高的电影,是首部票房突破“30亿大关”的电影。票房大卖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中国电影院数目的增加,而且电影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时机恰当,但是,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周星驰的情结。

80年代末,周星驰开启了自己的荧屏笑星的生涯,并在90年出演了电影《赌圣》,实现了重大突破。之后,他又出演的一系列电影,并且自己还担纲编剧及导演,人们将之统称为无厘头喜剧,成了接下来10年香港电影制作的标志。电影的成功也让周星驰成为了香港喜剧笑星,与周润发、成龙一起成了当时的高票房的代名词。

无厘头

无厘头来自于广东话你个头,字面意思是“头尾分不清”,但是人们一般都会说“无来头”,或者说“说不通”。无厘头描述的是一些适合文化程度低,讽刺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荒谬性的电影,完全无视电影制作和叙事规则,跳出角色表演的方式。虽然幽默闹剧是电影的核心元素,但是或许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电影中的妙语连珠,将粤语运用的惟妙惟肖。

《大话西游下:仙履奇缘》片段(1995)

《喜剧之王》片段(1999)

虽然直到周星驰电影的出现,人们才开始说起“无厘头”,但是其实早在70年代末,香港的许氏三兄弟就上演了多部电影,玩转语言的幽默。80年代,成龙出演的喜剧功夫电影再接再厉,后来90年代周星驰开启了无厘头电影的幽默。

无厘头电影的出现备受欢迎,并且成为香港流行文化的固有部分,这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气候。20世纪社会动荡变迁,香港从分散的小渔村变成了人口稠密的中心,为了逃离大陆的政治经济环境,大陆居民大批涌入香港。到了70年代早期,早期移民香港的人们开始寻找捕捉自己的本土文化身份。而语言正是体现出这种文化身份的核心要素。说着粤语的年轻人不得不开始学习书写英语和普通话,在这种情况下,周星驰大胆摒弃语言传统,让这些年轻人有了一种全新的方言,与不会说粤语的人区分开来,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普通话&电影《美人鱼》

打印

《美人鱼》海报

自2004年周星驰执导《功夫》以来,其电影风格正在逐步远离无厘头的痕迹,但是其实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无厘头的核心要素来展现。2013年,《西游·降魔篇》是周星驰电影的最大转型,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想要通过讲普通话来吸引大量的大陆观众。这部片子背离了无厘头电影的根本原则 — 蔑视一切,给人慰藉,这是说粤语的年轻人的独享。从这一角度来讲,虽然电影《美人鱼》又是周星驰的一部成功之作,但是似乎他现在已经背离了所谓的无厘头。